第四百八十九章 斗争与准备(五)-《穿越1630之崛起南美》


    第(2/3)页

    “整座城市一切都好,就是人口实在太少了。”秦煜苦着脸向邵树德说道,“加上那些居心叵测的查鲁亚妇孺,总共才五百人出头,干些啥事都不行。只能窝在附近种种田、打打猎,给过往的船只提供补给品,这堡主当得憋屈啊。”

    “你跟我叫苦有啥用,长山堡那边才七百人,也很缺人呢。”邵树德说道,“现在来了批法国纺织工人移民,但是全被纺织工业总局给截下了。据说是因为他们要扩产,这些法国纺织工人就是最好的工人来源,别人要想争那是千难万难。”

    “这样啊……”秦煜失望地说道,“总之去争取一下罢,目前这点人手采矿肯定是不够的。平安钢铁厂那炼铁炉一开就不能停,以目前长山铁矿的产量,那根本不可能满足那边的炼铁需求,搞不好还是得坩埚炼铁、炼钢,那这钢铁厂建的就没有任何意义。”

    “争取肯定是要争取的啊,不然你觉得我这次亲自押运铁矿石是为了干嘛,好玩吗?还不是做给执委会和政务院看的!”邵树德没好气地说道,“不过你也别抱太大期望就是了。对了,最近东方县出台了关于整肃查鲁亚人旧传统、旧文化政策的文件,你看了没?”

    “看过。”秦煜点了点头,回答道:“关于文件的精神,我是很赞同的。这些查鲁亚人墨守着自己的旧传统、旧文化,还崇拜原始宗教,十分抗拒接受我们东岸的先进文化,比那些欧洲人还要顽固和反动。要是现在再不收拾了他们,过个几十年、上百年,他们在咱国内还不得自成一体,给其他移民留下个极其恶劣的榜样啊。”

    “那你准备怎么处理这件事?”邵树德皱了皱眉问道,“下伊河堡这边查鲁亚人也不少,而且那些欧洲移民也不见的就比查鲁亚人好多少吧。你看看他们,虽然没有教堂,但生活中还是经常向上帝祈祷;平时说话多半还是用本民族语言,只有和异族交流时才会说汉语;更有甚者,有些人还自己剪裁民族服装;这一切的一切你都准备怎么处理?”

    “所以说难啊。”秦煜重重叹了口气,说道:“这边条件太差。移民基本都是新来的,老移民基本没有,因此他们也就缺少学习与模仿的榜样。不像老城区,东方港五千人口现在哪个不能用汉语进行流利的日常对话?哪个不是和我们穿一样的衣服、吃一样的食物、过一样的生活方式?很多基督徒甚至改信了道教或佛教,或者根本就是成了无神论者。要是下伊河堡这边有这么浓厚的氛围,那还担心个屁的同化问题啊。”

    “说的是啊。”邵树德也跟着叹了口气,“尼玛在长山堡那鸟不拉屎的山沟沟里蹲久了,我都感觉自己要被他们同化成野人了。不过同化、融合这件事,事关我们的根基,再难也要坚决推行下去。如今看来,还是原住民最难同化,真是没有想到啊!原本最愚昧的他们应该是最容易接受我们生活方式与文化的,没想到他们的传统习惯是如此的顽固。”

    “传统习惯顽固还不是什么了不得的大问题。”秦煜补充说道,“最关键的是他们的自我认识觉醒。即使是满口说着汉语、完全模仿了我们生活方式的土人,在他们的内心深处,对我们仍然是持敌视与不信任的态度的。毕竟,我们和欧洲人都是外来者,是侵占他们土地与权益的掠夺者和征服者。这种事,只要是一个心智正常的土著,他肯定就会产生这样的念头。分裂的种子,其实在一开始就已经种下了啊。”

    邵树德不说话了,这件事的确很棘手。最近在政府内部他也隐隐听到一股呼声,这股呼声最先是从情报部门传出的,然后得到了其他许多部门中一些激进分子的呼应与同情。这帮人认为,现阶段国家应当停止一切移民活动,好好苦练内功,先整合消化了当前的一万多人口再说。等整合好了内部的诸多事务(主要是民族同化、思想统一)后,再重新启动移民,如此周而复始,一步步地增强自己的实力。

    应当说,这个呼声有一定的道理。现在很多地方比如下伊河堡和长山堡,新来的移民占了绝大多数。由于华夏东岸共和国干部数量的严重不足,尤其是合格的基层干部的缺少,使得无论是生活、工作还是民族融合、宣教,都只能靠当地级别最高的穿越众官员去亲自主持。而这些穿越众干部一般来说都比较繁忙,而且也缺乏助手与干部,经验也未必有多丰富,推行起各项工作来效果极差。
    第(2/3)页